为什么现在有的把电费智能缴费电表的电闸拉掉,电表还走?为什么感觉智能电表比过去走得还快?

题目说的,作为普通用户的家用智能电表,在电表出线端处漏电开关。此题说的拉闸应该是把电表出线端的漏电开关拉闸,将家庭的主电路断电。
拉闸电表还走?理论上来说漏电开关拉闸,从漏电开关出线至户内所有用电设备不可能有电,就算有漏电现象或有待机状态电器设备都与电表无关,所以电表不会走。
有的人说电表本身耗电,漏电开关拉闸后电表走是因为电表本身耗电引起的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电表看成负载不错,是会耗电,但智能电表设计时本身损耗计入公共电网传输损耗内,即线损。因此,智能电表损耗的电无需用户承担,是由供电企业承担的。
回到问题,拉闸智能电表还走。由电工基础可知,电路三要素是电源、中间环节(开关、导线等)、负载。现在拉闸了说明不满足电路三要素,电路中没有电流。
可是智能电表还走,说明智能电表出线至漏电开关进线端有漏电现象,导致电流外泄。原因之二,可能智能电表采用的电路板自身有问题而导致的漏电,产生很小的电流。漏电现象不严重,产生很小的电流,但智能电表非常的“精明”,起动电流非常低,微弱的外泄电流不低于智能电表起动电流,即可走表而产生费用。
何为起动电流?

图中的智能电表,基本电流是10A,额定最大电流40A,一度电产生400个脉冲,精度等级1.0。对于1.0级的智能电表,起动电流为0.5%lb(轻载),其中lb指的是电表的基本电流,通过计算电表的起动电流是0.00125A。可见,电表的基本电流越小,计量越精确。计算的电流0.00125A,即12.5mA,电表就有起步走了,达到20A,虽然达到电表的最大允许误差,电表计量还是准确的。
第二问,为什么感觉智能电表比过去走得快?以前用的是机械式电表,通过电磁力使测量机构可动部位产生机械动作来反映测量值大小。

机械可动部位日久难免产生摩擦致使精度下降,电路存在轻微漏电现象检测不到,以及电路有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,也是测量不到。长期下去,一户两户对供电企业损失不大,但全国有千千万万户,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。智能电表的问世,不仅解决了这些损失,还解决了窃电等问题。
因此题目说的第二个问题,就是智能电表的最低走表电流变得更小,测量更加精准。以前户内线路有接头的地方,或线路敷设过程完成的绝缘层有破损的,导致的轻微漏电现象,现在都被智能电表识别出来统统算在电费里面。同样,以前有家用电器待机习惯,并没有改变习惯,这部分待机状态的耗电量也被一五一十的计量出来。所以说,感觉智能电表比以前走的快挺正常,毕竟它喜欢“斤斤计较”,唯能做的就是养好用电习惯,线路敷设严格执行,尽量做到不要为“过失”买单。